首页

飞鱼女王最新QQ

时间:2025-05-29 02:51:13 作者: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医院官员在山西研修 浏览量:93597

  中新社上海3月28日电 题:“我们不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”

  中新社记者 缪璐 李佳佳

  当前,全球面临气候变化、环境污染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挑战,国际社会既要努力克服各种危机,也要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。

  在2023年11月至12月举行的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上,198个缔约方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“阿联酋共识”,旨在使“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.5℃以内”的目标,保持在可实现的范围内。“阿联酋共识”呼吁各缔约方从化石燃料转型,实现净零排放;鼓励各缔约方提交国家自主贡献(NDCs)文件,包括“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”等新的具体目标。

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有机统一?世界各国如何共同应对挑战,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?中国能否借鉴他国经验并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?就此,“东西问·中外对话”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团队GEO-7(The Seventh 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)外籍专家莫尼卡·克雷茨(Monica J. Kerretts),康奈尔大学教授埃隆杜-恩格勒(Parfait M. Eloundou-Enyegue)与同济大学教授谭洪卫展开对话。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谭洪卫: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?

  埃隆杜-恩格勒: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。有些学者认为两者互相矛盾,无法调和,我们无法兼顾;也有一些人态度更加积极,认为可以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。

 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,那些认为二者可以兼顾的人被称为“丰饶论者”。他们非常乐观。他们感到乐观的原因有三个,第一,他们认为人类非常聪明,每次遇到问题,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技术。第二个原因是,从经济学和市场的角度来看,存在一种通过市场体系和价格进行自发调节的机制。如果一种环境资源开始减少,并变得稀缺,那么该资源的成本将会提高,人们将不会使用它,该资源就会被保留下来。第三,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,产业会不断升级。农业社会时代产生的污染不多,工业社会阶段产生的污染最危险。到了信息社会时代,污染水平会再度降低。所以他们认为,那些现在还高度依赖工业的国家需要忧心污染,那些不再将工业作为增长主要来源的国家则不需要太过担忧。

  克雷茨:我认为,我们不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。环境是发展的一部分,也是社会的一部分。因此,我们不能脱离发展谈环境。比方说,如果你要修建公路,就得了解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,以及道路建设会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。我们要把环境与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考虑。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,它将改变我们的政策设计、决策思维,以及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
  谭洪卫:在环境和气候领域,世界各国是否面临共同的难题?应如何共同应对挑战?

  克雷茨:我认为,欧洲国家一直将环境作为其发展理念的核心部分。而我很高兴地看到,中国也是这样。我在上海从机场开车到这里(对话地点)的路上,我能观察到,(保护)环境正成为一项关注重点。无论是围绕绿色能源,还是围绕各种事项的绿色解决方案,都是如此。看到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,这真的很棒。但是多年来,国际媒体没有充分关注中国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工作。

  对我们来说很棒的一件事是,我们可以实地观察中国,真正了解到中国在废弃物管理、固体垃圾处理方面的思考逻辑。因此,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发挥的引领作用。之前访问中国时,我曾关注到在北京举办的服贸会(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),在这场展会上,展出的最大的服务类别之一便是绿色转型和绿色环保,所以我对这方面印象深刻。我认为,现在有很多关于中国的讨论,探讨中国如何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的同时,进行环保技术的传播。我认为很多时候,我们(在观察中国时),可能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。

视频:【东西问·中外对话】联合国环境问题专家: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诸多努力 外界应加深了解来源:中国新闻网

  埃隆杜-恩格勒:当今世界面临许多共同问题。从认知的角度来看,首先,必须说服全世界的人们相信,气候问题形势严峻。科学家们知道气候在变化,生物多样性在减少,但我们必须让全世界对此有更广泛的认识,或者说必须让全世界每个人都相信,这确实是一个问题。因此,首要问题是提高认知。

  其次,我们必须了解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。有些人可能会接受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的事实,但却不知道这是人类导致的。我们还要认识到一点,即人类活动应对环境负责。第三步就是准备做出必要的牺牲,以改变环境恶化的局面。节约用水、节约用电、节约能源、回收产品、不浪费食物等,这些都是每个人日常就可以做出的环保行为。但我们还需要进行制度变革,促进技术的发展,更有效地减少使用化石燃料。

  因此,在环境治理方面如果想获得成功,有三个步骤必不可少:认识到问题所在,提高公众意识;认识到人类的责任,然后承担起责任;做出我们需要做出的改变,以扭转这一趋势。

  当然,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必须认识到,一味指责说“中国应该先这样做”,或者“非洲应该先这样做”“欧洲应该先这样做”,都是没有用的。我们是一个整体,应该共同努力,因为地球是我们(共有)的,在环境方面发生的改变会影响到每一个人。

  谭洪卫:在绿色发展方面,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可以达成怎样的合作?

  埃隆杜-恩格勒:我认为,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,至少在三个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。一是在领导力方面,中国能够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示其正在做出的努力,而且相关实践经验可以在其他地方复制推广。当我来到中国时,我看到了对不同车牌分类管理的系统。如果你的车牌是绿色的(意味着新能源车),那么你就可以享受政策优待。二是科学合作。2023年,中国主办了“全球环境科学家大会暨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第二次作者研讨会”,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,共同思考解决方案。中国的确在促进本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合作方面,付出了巨大努力。此外,中国正在成为向非洲等地区提供国际援助的一大力量。我认为,提供援助的种类很重要,投资领域也很重要。各国都有投资绿色经济的需求,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全球合作中,可以发挥重要作用。

视频:【东西问·中外对话】康奈尔学者:助力他国绿色经济投资 中国可发挥重要作用来源:中国新闻网

  克雷茨:首先,中国一直在发挥引领作用。例如,中国是金砖机制的主要参与者,已经在非洲多国进行了投资,并在当地做了很多事情。我认为,我们要确保中国与非洲各国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是,思考气候危机对非洲的影响。

  2023年9月,首届非洲气候峰会在内罗毕举行,会议由我国(肯尼亚)总统鲁托主持。峰会之后,许多国家开始考虑如何帮助非洲大陆应对气候变化;另一个结论是,需要思考整个碳融资过程以及其意义。

  中国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,参与了非洲很多发展项目。未来值得思考的不仅仅是非洲的发展问题,还要从整体去考量气候变化和发展进程,也包括气候变化带来的更深层次影响。(完)

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男篮亚预赛:中国队80:49战胜蒙古国队

中美两国政府对待企业的态度更凸显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。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知名的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2019年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建立了首个海外超级工厂,占地达86万平方米,这也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欢迎,还销往全球各地。对比来看,美国福特公司2023年2月宣布将与中国宁德时代在美合作建设动力电池工厂,以推动福特汽车的电动化转型,却遭到美国国会议员的百般刁难,目前项目落地还遥遥无期。他们阻挠的理由是这一合作会危及美国“国家安全”,背后不过是根深蒂固的保护主义在作祟。

多地高速管理部门:免费时段全国统一无法“宽限”

作为宣讲员,最重要是做到三个“立”。第一是“立”足党的二十大报告,当好报告的“翻译官”,不让生硬的文字阻碍百姓对政策的理解,不让生硬的描述阻碍百姓对生活变化的感触,讲清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;第二个“立”是立足本职工作,将本职工作与民生结合起来,讲好自己的故事;第三个“立”是立足本土故事,茶山有丰厚的人文资源,可以立足家门口的人和事讲好茶山故事,寻求茶山人的共鸣。

习近平甘肃行丨崖壁上的东方雕刻艺术瑰宝——走进麦积山石窟

一是研究细化举措和方案。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将会同有关部门,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落实举措,确保常态化培训有章可循、有规可依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,指导地方党校(行政学院)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基本培训方案,科学设置培训班次,主要包括进修班、培训班、专题研讨班、理论研修班和师资培训班等。逐项量化细化各类班次的培训对象、内容、方式、学制、周期,做到适合适度、因地制宜,全面提高培训的规范性和精准性。

“共享单车与城市治理”系列报道:别让“用车容易还车难”

赵乐际看望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道的新闻工作者

北京11月19日电 (记者 阮煜琳)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执行副总裁格林达·巴坦·巴特里纳日前在北京表示,深入开展区域交流与合作是支撑亚洲区域实现清洁空气的关键。在中国,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,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成功案例在亚洲区域传播与推广,向其他亚洲国家和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